中國鐵礦石進口或達峰值
時間:2024-05-23 作者:浙江滬航物聯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量:1849
原創 編譯:易客 中國遠洋海運e刊
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或已達到峰值,但隨著中國這個全球鋼鐵生產國加快脫碳進程,其未來進口結構或許會發生變化。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進口了11.8億噸關鍵鋼鐵原材料,創下歷史新高。但自2019年以來,鐵礦石進口量一直在一個較窄區間浮動。上周在新加坡舉行的鐵礦石論壇匯集了全球礦商、貿易商和鋼鐵生產商,與會者一致認為,中國的需求將維持在當前水平。
這一觀點基于兩大前提:一是中國政府繼續實施將鋼鐵年產量限制在10億噸左右;二是中國國內鐵礦石產量保持穩定。接下來市場將如何發展?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因素是鐵礦石貿易的關鍵驅動力,2004年至2024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激增了六倍。雖然中國仍將是海運鐵礦石進口國,但隨著亞洲(尤其是印度和東南亞)其他鋼鐵生產國的出現,其全球占比將有所下降。
當前印度是第五大鐵礦石出口國,但隨著國內產業擴張,其出口將減少,甚至可能在2030年代成為凈進口國。預計越南和泰國等國家也將在未來十年提高其國內的鋼鐵產量,并將主要依賴進口鐵礦石。然而,鐵礦石的需求驅動力正在減弱,這使得供應更有可能成為未來十年決定鐵礦石價格的關鍵因素。
從供給側看,脫碳需求將對鐵礦石貿易格局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努力實現鋼鐵行業的脫碳對于大多數國家和企業提出的凈零目標至關重要。而對于鋼鐵制造商來說,容易實現的是在煉鋼過程中使用質量更好的鐵礦石。
上周在新加坡舉行的會議上,中國鋼鐵制造商展示了其降低碳強度的決心。主要鐵礦石商也已開始采取行動,巴西淡水河谷計劃在中東建設生產中心,利用天然氣生產 HBI。西澳大利亞州也在研究使用綠色氫氣生產 HBI,主要出口商力拓、必和必拓和FMG都在西澳大利亞州擁有礦山和港口設施。
來源:Reuters